欢迎来到湘西州机构编制网站,与我们携手管理机构编制!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州编办

红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湘西机构编制以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 作者: 王海       发布时间:2022-12-19          来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核心区素称“湘西北门户、鄂渝黔咽喉”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总人口299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0.84%,精准扶贫首倡地、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日益建设成为全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近年来湘西机构编制工作如影随“三区两地”“五个湘西”,走出了一条“保障体制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特色之路,生存线以上的人生色彩、古色生香的红色地标、随处可见的绿水青山、走向朝阳的学子笑成霞、捍卫生命尊严的天使白、守护一方平安的橄榄绿、标识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的红蓝盾……绘就了多姿多彩的时代画卷。

精准扶贫从湘西出发,描绘生存线以上的人生色彩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湘西十八洞调研时,首次提出了:“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论述的辉光跃出了全新天际线。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就要做到三个“聚焦”:聚焦强化党建引领,深入落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聚焦解决突出问题,科学配置民生短板和扶贫一线机构编制资源;聚焦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相关领域机构和职能体系。

扶贫机构队伍建设见一斑而窥全豹。湘西州是全国最早将扶贫办主任高配一级的地区,从州到县、再到乡镇,有一支来之能战的机构队伍。2015年调整乡镇区划,设立扶贫民政事务站,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调整优化农教文卫医、公共服务等贫困群体重点关注领域的机构职能,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层“明职权、畅通道、优待遇、留人才、减负担”,挖掘“紧缺急需人才计划”编制专户潜力,州县扶贫部门由事业转行政,乡镇街道经济发展办挂牌农业农村扶贫办,配齐配强脱贫攻坚力量。2013年以来,全州扶贫领域增加事业机构121个、编制833名、处科股级职数132名,面向扶贫一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优秀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专编录聘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96名、公务员231名和事业人员298名,下派2138名近6年考录的公职人员驻村扶贫。

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获得感最强进入这一时期,全州所有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七年累计减贫64.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降至0.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特别是花垣县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经验享誉世界,凤凰县菖蒲塘、夯卡村等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脱贫典型。     

经过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湘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到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也鼓起了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精气神。一个个“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2021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热切壮歌,全州乡村振兴工作机构也同期挂牌运行,进一步擦亮精准扶贫名片、打造乡村振兴品牌,在体制机制保障中实现了有效衔接、乘势而为。2022年,湘西州助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协商协调乡村振兴相关职责分工及机构编制调整优化。

讲好红色故事,秀好古色文化

那一年那一月,习近平总书记看到湘西处处山青水碧,振奋地说:“湘西地处江南,风景优美,令人向往,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古迹多、传奇多、名人多,红色边区旧迹群、红七军指挥所旧址等是很好的红色教育资源……湘西州政策优势明显,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市享受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政策。”

激活红色引擎新动力。州县党委设立基层党建办、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引领全州六千余个基层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吉首市隘口村“红色股份+专业合作社”、花垣县十八洞村“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模式,先后获2016年、2020年“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被中央改革办以《改革情况交流》《宣传册》的方式向全国推广,央视新闻联播“改革落实在基层”专栏头条、全国抓党建促脱贫座谈会,又力推“花垣经验”“湘西范例”。

    创建全域旅游全国示范区。湘西州共有“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400多个、5A级景区14A级景区13个、联合国非遗名录国家省州级非遗项目399项、历史文化古迹1517处、地质遗迹点139个,荣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最佳旅游去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神秘湘西”品牌誉播中外。推行“1+3+x即文旅局+旅游警察(市场、法庭……)”的管理体制,共设立公园湿地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科技高新园区等处级管理机构15个,全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红八景”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与烈士陵园管理处,设为正、副处级机构,开湖南历史先河。全州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3.6%,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近四年仅乡村旅游就带动脱贫、振兴发展10万人。

用好绿色资源,常态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山川秀美、环境亮丽的“绿色湘西”坚守并抬升环境底线,坐拥70.24%的森林覆盖率、799条河流687座水库,属于微生物发酵带、富硒土壤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被誉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成为全国最大的柑、猕猴桃、中药材基地。垂管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机构,净增编制98名。整合组建环评、农林水利特色产业服务、水旱灾害防御等处级机构5个,核编103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定编6名。2019年3月,湘西州在省内首次颁布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为科学预警、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法治保障。2020年6月,又审议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地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法规,对疫情防控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2021年,优化调整、独立建制县级林业机构,助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融合美丽湘西建设,彰显美丽湘西乡村布局之美、底色底蕴之美、人居环境之美、和谐共生之美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湘西州围绕“放管服”改革,实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做到监管全覆盖、检查不定期、结果全公开、违法零容忍。筑牢疫情防控之墙,确保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及时转运、有效处置、全面监管。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协同推进,通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单户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及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等,妥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禽畜养殖粪污治理问题。大力推进“四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2022年1-11月,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1,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1;39个国省控考核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均达标率为100%。

好一群教师学子笑成霞,好一片白衣执甲卫生命

推动基础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2017年,湘西州按小学、初中、高中师生比1: 19、13.5、12.5的标准重新核定教职工编制,小于或大于2012年底编制基数,均由省按半收回或核增。对200名学生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按班师比1:1.7的标准单独核编。附加编制比例由原定基本编制的3%调整至5%。2020年,深入落实四部委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挖潜创新、优先保障基础教育事业编制需要,支持以县为单位动态调剂、备案管理20213月,单独核编的村小和教学点学生数又调整为不足100人。泸溪县教育改革经验,融入省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全文刊发推广。2020年秋,全省教育现场会落户泸溪,吉大师院附小教育集团旗舰起航,拥抱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20214月,省委编办又来湘西州泸溪县专题调研教育发展大计。该县积极推行“校管校聘”模式,根据学校布局、班级和学生数等情况,按标准将编制足额核定到中心校,由中心校统筹分配师资力量,教师从过去某个学校的“学校人”转变为教育系统的“系统人”,有效提升了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2022年9月,以泸溪为代表的“穷县富教育”模式入列《中国机构编制》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专栏,扩大了基层创新的影响力。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实施健康湘西战略,健全公卫疾控体系,纾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2010年结合省标按病床数、服务人口比,足额核定、暂控管理各类医卫事业编制13485名,净增4974名。2016年全州并轨城乡医保,2017年实施药品耗材保障供应体制改革在加入三明联盟、实行医保基金直接结算模式上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组建医疗保障局,实现参保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协议管理和基金管理“六统一”。城乡居民较原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年支付限额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提升报销比例超过5个百分点,医保药品目录增补121种、纳入报销2643种,较原新农合药品目录增加了1100多种,留根土家族苗族医药纳入报销范围。2019年以来,白衣卫士献力抗击疫情阻击战,驰援湖北、上海等抗疫一线,经受住疫情防控的考炼,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政策。湘西州在全省率先制定《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十条措施》,国家、省重点建设、湘西州有史以来投资最大水利设施项目大兴寨水库2022年开工,编制政策入列保障,搬迁出入地乡镇按“编随事走”原则,考量搬迁规模按一定比例划转教育、医卫等事业编制。

擦亮改革管理创新品牌,熔铸机构编制特色

转变政府职能到党政同构,从放管服改革到审批服务便民化,从事业单位清规到分类推进,从食药监管到大市场,从纪检监察体改到省管法检机构,从乡镇区划调整到全面加强基层建设,从环保督察到生态环境垂管,从国字号试点到大领域综合执法……湘西州机构编制工作在改革集成、优化配置、强化管理中实现了新跨越。

改革工程唤生“化学反应”。政府由“撑船”人变成“掌舵”者,2013年首次冠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2018年推行“最多跑一次”擦亮放管服品牌升级版,与党政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州县新一轮改革,市场、应急、文旅、农业等领域大部门、大科室清晰可见,机构、职能、人员、数据、平台等多态聚合融合,仅州直部门内设机构、科级职数,减幅就逾两成,既改头换面,又脱胎换骨。

成效是改革的“试金石”。2014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特大暴雨来袭,2个乡镇停电,两百余家餐馆药店浸水,冷储疫苗报废,不少药品受损,消毒设施无法启用。州县职能部门迅速响应,紧盯千家医疗机构、餐饮食药经营企业(户),现场执法300人次,签发安全书、责任状数千份,硬生生实现了食品安全零事故、药品疫苗零污染,保护了30万群众游客“舌尖上的安全”

勾勒改革“纵贯线”。2015年,吉首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进入“国家队”,在交通、卫计、农业、文旅、市场5个领域探索“一个部门一支执法队伍”,减少执法机构7个,清理10个领域行政处罚权1429项,树为全省典型2016年州县城市管理领域先行2019年铺开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市场监管领域,2022年应急管理、疾病预防控制、自然资源接续推进,乡镇街道组建统一的执法机构执法改革拼图实现了横向集中、纵向贯通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全州乡镇街道165个调整为115个,在限额内设置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核配县级法检机构专委32名、乡镇街道政法委员115名,设立基层综治、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等机构24个,纳入“美丽湘西”“平安湘西”“精准脱贫十项工程”。2016年汛期全州频发洪涝、地灾险情三百起,古丈默戎发生坡面泥石流,龙山里耶、泸溪八什坪遭遇特大洪水,乡村干群、网格员等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2021年又经受住了20次强降水5次特大暴雨的考验,基层治理湘西模式唱响全国。

车辐两轮,鸟飞双翼,湘西州还创造了不胜枚举的机构编制管理品牌。2020年初,湖南率先全国探索乡镇行政编制周转使用,湘西先此十年推行编制周转管理,2013年《湖南机构编制》专刊推介,2015年获中央编办创新做法优秀奖。置换工勤人员占用政法专项编制,2016年全国交流经验,入选2017年中央编办管理创新“十八招”、省对州绩效考核加分项将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州绩效考核体系为全省首创,2013年《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刊登推介。讲大局、转思路、解难题,一条具有湘西特色的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之路,走向了2020年《学习强国》的大舞台。州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早在2010年实行逐步取消、人员只出不进、人走编销,走在了全省前列。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工作领跑全省,编办系统抓自身建设促发展卓有成效,《中央机构编制网》《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等均作详细报道。